保護衛士基金會 SAFEGUARD DEFENDERS:促進基本人權和法治保障,支持公民社會爭取權利

人權守護者:保護衛士基金會的起源 保護衛士基金會(Safeguard Defenders)是由瑞典人 Peter Dahlin 創立的小型人權非政府組織,前身為 Peter 在中國設立的一個低調基層組織 China Action。China Action 設立法律援助站,給那些因政治迫害而無法獲得法律幫助的人們,可惜在中國警方的調查下被迫關閉。沉潛一段時間的 Peter 於 2016 年重新啟動了這個非政府組織,幾年過後,台灣分部也接著成立,為他們在亞洲進行研究提供基地,並與在地駐點夥伴合作,包括教師、律師、當地獨立媒體及推廣和保護人權法治的公民社會組織,共同致力於提升在地公民社會和人權捍衛者的能力。 支持法治原則,積極傳播人權信息 保護衛士基金會是法治原則的主要倡導者,法治原則即為每個國家的公民都受到法律的約束,可是在一些國家,執政黨可能在涉及政府官員的利益上的議題時,為了達到國家的最佳利益而將自身凌駕於法律之上。這些都可能導致法律的濫用,繼而損害人民的生計,更使政治人物的權力無人監督。保護衛士基金會發表的許多文章都與此現象有關,支持與致力於保護人權相關運動,並積極傳播關於濫用人權的信息。例如:發表了一篇引起廣泛關注的文章,內容講述中國開始在海外設置秘密警察站,而保護衛士基金會堅決反對這種作法。 研究議題與政策,持續推動使命 保護衛士基金會的台北工作夥伴,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在研究與東亞有關的議題,收集資料並整理文章與公眾和政界人士分享,希望透過他們的工作實現兩個目標:第一,幫助公眾了解本國以外其他國家存在的人權問題;第二,鼓勵政策制定者向他國施加壓力,希望他們能更保障人權。儘管他們的團隊人數不多,但他們所做的工作對亞洲人民生活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期許日後能促使更多人看見保護衛士基金會的存在,重視亞洲所存在的人權問題。 和活絡友善的社群一齊為社會努力 台灣是保護衛士基金會在第一個亞洲辦事處,而台灣擁有開放的公民社會和鄰近威權國家的地便性,對於從事議題研究與倡議的保護衛士基金會來說,其自由度與包容的社會風氣,無疑是最佳的駐點選擇。他們選擇落腳於台北 NPO 聚落,聚落裡開放的辦公空間、公共區域,以及公用會議室、活動場地,還有友善熱情的經營團隊、與關注多元化議題的社群夥伴,都為小型組織提供充分的支持。期待與不同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為更好的社會努力! You also might like

讓我們一起為永續的未來,展開更多行動吧!|2023 Global Goals Week

Global Goals Week 創造一個讓全球公民團體、企業、學術機構與政策制定者等夥伴們齊心發聲、集思廣益與尋求解方的機會,並揭示跨領域、跨世代和跨地區合作的重要性,期許動員世界各地的人們透過社群的力量,進一步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採取行動,共同推動地球的永續發展。 眼看距離聯合國當初立下《2030 永續發展議程》的承諾,僅剩不到一半的時間;然而,氣候變遷持續加劇,世界各地仍有數百萬人無法接受優質的教育、良好的醫療,截至 2022 年仍有12 億人生活在貧困之中。當前僅有 15% 的永續發展目標步入正軌,其餘卻進展緩慢或者倒退中,甚至掉到 2015 年的基準線以下,這無疑是種警訊。隨著開啟實踐 SDGs 的下半場,各國亟需一同協力,改善當前的負面軌跡,突破停滯不前的困境,往永續未來的目標邁進。   在 Global Goals Week 的期間,聯合國集結了各國的領導者,舉行「2023 SDG 高峰會」(SDG Summit),重新檢視當前實踐 SDGs 的進展與問題,並通過了一項《政治宣言》(Political Declaration),旨在「有效落實 SDGs,加強國家、區域與地方上的夥伴關係,肯認民間社會、企業、學術界與青年等能為實現《2030 永續發展議程》帶來貢獻。」同時,在高峰會之前,為匯集各方民意,更展開了與民間團體跨界對話的「SDG 行動週末」(SDG […]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Impact Hub Taipei x TFT 為台灣而教】

年少時,我們都曾夢想著自己能夠成為什麼樣的大人,但在歷經過在學、求職、工作等階段,一路走來之後,你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了嗎?我們是不是都曾因為擔心失敗、衝突,為了穩定的生活,而不敢冒險地去追尋自己的夢。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認真讀書、讀好學校、找好工作,成為一個成功的大人,但這樣就算是成功了嗎?Impact Hub Taipei 共同創辦人 Rich & Oliver,因懷抱著幫助他人的夢想,打造一個更永續共好的社會的願景,離開原本高薪的工作環境,希望能夠透過自身影響力為這個社會創造正向的改變,Rich & Oliver 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創立了 Impact Hub Taipei,希望每位在 Impact Hub Taipei 工作的夥伴,都能朝著理想目標邁進,不論是在奮求卓越的任何一條路上,Rich & Oliver 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與夢想。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對生活有目標,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 「我想要成為可以勇敢面對挑戰,敢冒險的人。」 「我想成為在追尋快樂的路上,依舊保持正向的人。」 「我之前夢想著成為一位領導者,但我發現沒有人天生就是好的領導者,所以我希望可以跟著身邊的夥伴們一起扶持前進。」 在 Impact Hub Taipei 的夥伴,無論是正在往大人的路上邁進,抑或是在成為大人的路上學習,各自都懷揣著不同的理想,有的人想擁有不畏懼的性格,有的人依舊在學習成為理想的自己,但每一位夥伴都共同秉持著真誠、包容與共融的特質,集結著創新的思維和合作共創的影響力,而 […]

一起創造共善的社會,卡地亞 2024 年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項開放申請!

2023 年卡地亞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Cartier Women’s Initiative)頒獎典禮以「善的力量」(Forces for Good)為主題,於巴黎盛大展開,全球共有 32 名得獎者,同時 2024 年獎項也開放申請, 將於 2023 年 6 月 30 日下午 6 時(中歐夏令時間)截止受理! 根據 2022 年萬事達卡「女性創業指數」(Mastercard Index of Women Entrepreneurs)的統計,台灣女性創業力是亞洲第 1 名,而在全球 65 個經濟體中,台灣更躋身第 […]

消費共好|洄遊吧 × 臺灣藍鵲茶|2023 Impact Talks #2

影響力論壇#2|消費共好 本年度第二場的主題為「消費共好」,在現代消費中,每一次的消費都代表一種價值觀和行動。我們可以透過選擇那些為社會和環境做出積極貢獻的商品或服務,進而共同維護地球的生態平衡和社會公正,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為了永續發展而努力,實踐「消費共好」。 洄遊吧 「海洋永續從餐桌上開始」 洄遊吧於 2016 年成立,由一群喜歡海洋的花蓮在地青年所組成,以「食魚教育」及「海洋永續」為核心,提供「洄遊鮮撈」、「洄遊平台」和「洄遊潮體驗」三個面向的服務,成為全台第一個將「食魚教育」概念結合生鮮水產、體驗活動、文創商品及知識平台之公司,並整合學術及業界知識及能力,冀望同時提供海洋教育、漁業專業知識及技能之正確性。   在日常生活中,魚是人類和海洋最近的接觸媒介,但人們對魚的關注焦點,通常僅止於新鮮程度,較少延伸討論至永續問題。對此,洄遊吧推動責任消費,連結消費者和漁業人員,促進個人及社會的責任意識。為堅持海洋永續的理念,洄遊吧從眾多的捕撈方式中選擇「定置漁法」並使用不同結構的漁網,魚群進入漁網後因為空間廣闊的關係,不會因為掙扎而受傷,也能自行脫困,若意外攔阻到保育類或瀕臨絕種的魚種,可以在標籤追蹤後即時釋放。   至於產品上的把關,洄遊吧更建立許多原則,從魚種的規格要求,冷凍保鮮溫度設定,到創建臺灣第一個野生漁獲溯源標籤,讓消費者能透過掃碼的方式了解產品資訊。而近期,洄遊吧秉持著全魚利用的精神,將鰹魚製成鰹魚鬆,也將過去民眾無法食用的「鰹魚魚骨」與東部稻米一同加工成鰹魚琴酒,賦予全新生命。   為了擴散影響力,洄遊吧也積極和其他企業合作進行食魚教育專案服務,包含 2019 年至 2022 年從花蓮開始在全台 7-11 統一超商進行超過 1000 場的教育活動,於消費者端建立良好的品牌印象與理念傳遞。除了在國內的努力,洄遊吧也期望未來能用臺灣的海島特色走出國際,並透過產品和體驗持續向大眾傳達永續的概念。 黃紋綺|洄遊吧 創辦人 臺灣藍鵲茶「重建生態,收復流域」 臺灣藍鵲茶 / 石虎米團隊於 2015 年成立,是致力於「流域收復 ─ […]

在永續/社創領域中,專業是必要,但「整合」更重要!

年輕一輩的工作夥伴常常在思索,究竟需要具備怎樣的技能,才可以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而許多年輕夥伴也面臨到當有人在問,你是在做哪方面工作時,如果無法快速以市場上已經定義的職位名詞來回答,就會顯得自己不夠專業。 然而在許多新興的產業中,許多工作的內容,甚至是對外的職稱是很難以一個簡單的名詞來定義的。 這些新興領域的工作內容到底需要怎樣的特質與技能呢? 除了取決於該領域的屬性外,當你仔細檢視這些職位工作內容的敘述,不難發現,它需要的是「整合」的能力。當你可以將各個不同利害關係人串連在一起,進而促使大家有共識地往同一個方向前行,一起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這樣的能力才是未來在市場上會成功的原因。   我們來看看現今市場上需求量極大的「永續專員」、「ESG顧問管理師」或是在社會創新領域中工作的夥伴,除了要具備相關永續與社會創新領域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跨部門的溝通,一起來檢視基準點、設定未來目標,執行達成目標的項目,最後再來檢驗產生的效益。 在上述工作執行的過程中,這個人不僅會遇到人資、財務、業務、營運、研發、生產以及品管等部門,更重要的是向上、向下、對內、對外的垂直與橫向溝通,你說他到底需要怎樣的技能? 除了顯而易見的「溝通能力」外,能夠將各方訊息「整合」,一起帶動這麼多部門的夥伴,進而達成預定的目標,我想這樣的能力,未來不管在哪裡都適用吧?   所以年輕的夥伴,尤其在新興領域工作的夥伴,千萬不要再認為自己沒有專業。當你在一個領域中努力深耕,發揮整合的專業,這些努力與貢獻,是會相對應回饋給你。另外當你在一個領域中不斷地建立弱連結(認識組織、人脈),最後你需要這些弱連結時,靠的也是整合。   因為只有能夠「整合」起這些弱連結,產生的力量才是真正龐大的。 You also might like

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17.1 Strengthen domestic resource mobilization, including through international support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improve domestic capacity for tax and other revenue collection. 強化國內的資源動員,包含國際支援開發中國家,以促進其徵稅與廣納財源的能力。 17.2 Developed countries to implement fully their […]

SDG 16|公平、正義與健全的制度

16.1 Significantly reduce all forms of violence and related death rates everywhere. 大幅降低各地所有形式的暴力和與暴力相關的死亡率。 16.2 End abuse, exploitation, trafficking and all forms of violence against and torture of children. 終結所有形式的兒童虐待、剝削、暴力和非法交易。 16.3 […]

SDG 15|陸域生態

15.1 By 2020, ensure the conservation,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terrestrial and inl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and their services, in particular forests, wetlands, mountains and drylands, in line with obligations […]

SDG 14|海洋生態

14.1 By 2025, prevent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marine pollution of all kinds, in particular from land-based activities, including marine debris and nutrient pollution. 至 2050 年前,有效預防並大幅的減少海洋汙染,如海洋廢棄物和營養鹽汙染。 14.2 By 2020, sustainably […]

Contact Us!

Sign up for our free global membership perks, incredible opportunities and monthly inspiring upd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