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達成「公私部門協力(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mpact Hub Taipei 不藏私報乎你知!(中)
3 June 2021 - Rich Chen

上一篇我們從「品牌/全球品牌 (Brand / Global Brand)」與「社會文化資本的有效鏈結(Linkage to Similar Socio-cultural Context)」兩個面向,來探究公私部門協力的成功因子,這一篇,我們將分享最後三個關鍵因素。

>> 如何達成「公私部門協力(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mpact Hub Taipei 不藏私報乎你知!(上

公私部門協力的關鍵因素:「品牌/全球品牌」、「社會文化資本的有效鏈結」、「相同目的與利益」、「商業/公共服務創新」以及「關鍵利害關係人」。

第三個,是相同目的與利益(Common Purpose and Interest)。

 

能夠達成合作,除了上述的條件外,利益與目的的結合,才會真正開啟對話。目的的溝通相對容易,如果合作夥伴有一個精準且明確的使命,而社會創新組織的核心能力可以提供相對應的服務,那這樣的合作極有可能開展。

然而除了相同目的外,我想特別說明「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差別。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 Impact Hub Taipei 合作的公益孵化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得知,慈濟基金會一直以來強調的四大志業,都是從「人」最根本的需求出發,而長期以來,基金會在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面向上的投入,也是大家可以清楚看見的。

因此,2017 年慈濟基金會推出的「Fun 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就在組織使命明確,且欲透過公益教育、資訊、培力、推廣與研究等面向,並透過其長期在公益領域的累積,打造出一個協助台灣青年公益計畫實踐的平台。這個計畫能夠推出,除了基金會內部的共識、資源整合與長期的承諾,更在當時馮燕政委(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的指引,以及政策的搭配下,為台灣的社會創新生態圈注入了一股新的資源與能量。

Insight

Impact Hub Taipei 要再次重申,除了合作組織的目的明確外,唯有當彼此(利害關係人)都認同其帶來的意義,以及這樣共同利益的建置過程是要以「長期」的時程來規劃,不以短期績效為導向,才有機會開展出永續的社會影響力。

第四是在跨部門協力下,能否促成商業/公共服務創新(Business / Public Service Innovation)。

 

除了「信任」與「共好」是彼此的共識外,是否達成商業上與公共服務的創新? 也是合作夥伴間想要達成的績效成果。

以 Impact Hub Taipei 與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提案設計的「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 (Carrefour impact)」為例,當時因為與「家樂福真食獎(Carrefour Foodture Award)」孵化案的合作,我們知道家樂福集團在世界推行的「食物轉型 Actfor Food」理念,而台灣家樂福不只推動領先於亞洲的「非籠飼雞蛋(the Cage Free Egg)」承諾與行動,也積極引進社會企業商品及推動台灣傳產轉型。然而要在既有規模商業模式下,去推動這些非典型商品的成長是辛苦的,除了家樂福本身很積極推動消費者教育及跨域的倡議外,如何在有限資源中,長期發揮影響力更是很大的挑戰。剛好當時我們取得了台北 NPO 聚落的經營權,一樓也剛好就有一個適合的商業空間,也因此就在對的時機與空間,創立了全世界第一家的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

台北NPO聚落-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

位於台北 NPO 聚落一樓的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初代內裝。

這樣商業上與某種程度公共服務的創新,不僅展現了多方協力的成果,家樂福也藉由這個場域和不同的利害關係人交流:將影響力實體化,強化員工對於永續商品的認同,也讓這間店做為內部教育訓練的場域。另外這家店也變成了永續的活教室,藉由商品的取捨策略讓消費者更容易選擇,也體認到個人的消費如何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爾後家樂福又藉由與政府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重新設計店面 2.0 版本的過程中,導入了民間設計公司的創意與台大智活中心的服務設計流程,藉由美學與共創,讓店面溝通更加聚焦及符合服務流程。這樣的協力模式,不僅是政府端與民間端的共同合作,更加入了產業界與學術領域間的實證與交流。

Impact Talks#1 於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舉行

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 2.0,2021 年 3 月 17 日於此舉行 Impact Talks 影響力系列論壇 #1 消費永續影響力

Insight

所有的設計,不論是新產品或新的服務流程,都是奠基在改善既有的問題,或是提升使用者的感受,因此這些創新是有憑有據的。社會創新組織在公私部門協力的過程中,是很有機會藉由自身的核心能力,為合作夥伴帶來商業上的創新(一同開發具有社會目的性的產品、擴大服務對象),甚至是有機會在公共服務上(如多扶接送從無障礙接送,擴展到無障礙旅遊,或是台北 NPO 聚落的建置)建立更好的新模式。

最後,所有事物的促成,不外乎是關鍵利害關係人(Key Stakeholders)。

 

以台北 NPO 聚落的修建工程為例,當初市府在動用市長第二預備金下,完成了第一期的整修工程,然而由於政府經費的限制,NPO 聚落的內部裝修,以及整棟樓的空調設備,都需要民間的資源投入。我們當時也思索,如何透過與更多民間企業的合作,讓 NPO 聚落可以真的變成一個功能齊全且舒適宜人的工作場域。

這個時候,關鍵的利害關係人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取得台北 NPO 聚落的經營權過程中,因緣際會認識了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安妮女士(李登輝前總統的千金)。我們提及了內部整修經費的困擾,當時李安妮女士思索了一陣子,爾後帶著我們去拜會了義美集團的高志明總經理。雖然在會面過程中,高志明總經理對於我們投入的資源以及未來可回收的效益感到擔憂,但最後他仍然以「義美環保基金會」的名義,出資協助了所有室內的裝修。而前述提及的空調,也在大金空調副總陳力弘學長(筆者 Rich 的學長)的協助下,以租賃的方式,成功開啟了全國第一例大金空調商業租賃的案例。

台北NPO聚落一週年慶暨Impact Hub Taipei五週年成果記者會

台北 NPO 聚落一週年慶暨 Impact Hub Taipei 五週年成果記者會。右二為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安妮女士。

Insight

這些關鍵的利害關係人,透過的是社會創新組織平時的累積與串連,當然還有彼此間對於事物的認同,才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壓力下,快速地結合,展現多方協力的成績。

最後一篇,我們將藉由上述的合作經驗,進一步反思過程中 Impact Hub Taipei 學習到了什麼?以及未來會面臨的挑戰。

影響力觀點 Impact Insights

作為台灣社會創新生態系統的建構者和支持者,我們為許多企業、政府、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等提供專業的顧問服務。2021年,我們將透過「影響力觀點(Impact Insights)」,提出我們的見解,進而觸發更多新的點子。邀請大家一起思考、探索與交流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的議題,共同開創影響力的新篇章。

 

「影響力觀點(Impact Insights)」將由 Impact Hub Taipei 的二位共同創辦人 Rich 及 Oliver,輪流撰文分享。

延伸閱讀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Impact Hub Taipei x TFT 為台灣而教】

年少時,我們都曾夢想著自己能夠成為什麼樣的大人,但在歷經過在學、求職、工作等階段,一路走來之後,你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了嗎?我們是不是都曾因為擔心失敗、衝突,為了穩定的生活,而不敢冒險地去追尋自己的夢。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認真讀書、讀好學校、找好工作,成為一個成功的大人,但這樣就算是成功了嗎?Impact Hub Taipei 共同創辦人 Rich & Oliver,因懷抱著幫助他人的夢想,打造一個更永續共好的社會的願景,離開原本高薪的工作環境,希望能夠透過自身影響力為這個社會創造正向的改變,Rich & Oliver 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創立了 Impact Hub Taipei,希望每位在 Impact Hub Taipei 工作的夥伴,都能朝著理想目標邁進,不論是在奮求卓越的任何一條路上,Rich & Oliver 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與夢想。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對生活有目標,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 「我想要成為可以勇敢面對挑戰,敢冒險的人。」 「我想成為在追尋快樂的路上,依舊保持正向的人。」 「我之前夢想著成為一位領導者,但我發現沒有人天生就是好的領導者,所以我希望可以跟著身邊的夥伴們一起扶持前進。」 在 Impact Hub Taipei 的夥伴,無論是正在往大人的路上邁進,抑或是在成為大人的路上學習,各自都懷揣著不同的理想,有的人想擁有不畏懼的性格,有的人依舊在學習成為理想的自己,但每一位夥伴都共同秉持著真誠、包容與共融的特質,集結著創新的思維和合作共創的影響力,而 Impact Hub Taipei 在這之中也扮演著背後支持的角色,協助大家朝著自己理想的路上前進,也期許自己在未來都能為更好的大人。   那你呢?你又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呢? 恭喜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 十週年了,Impact Hub Taipei 很榮幸能一同分享對於未來的想像! TFT 將在 09/28 -  10/10 在台北華山舉辦十週年系列活動,邀請大家透過「音樂節 x 展覽 [...]

在永續/社創領域中,專業是必要,但「整合」更重要!

整合是一種技能,而且是很難被取代的能力。 年輕一輩的工作夥伴常常在思索,究竟需要具備怎樣的技能,才可以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而許多年輕夥伴也面臨到當有人在問,你是在做哪方面工作時,如果無法快速以市場上已經定義的職位名詞來回答,就會顯得自己不夠專業。 然而在許多新興的產業中,許多工作的內容,甚至是對外的職稱是很難以一個簡單的名詞來定義的。 這些新興領域的工作內容到底需要怎樣的特質與技能呢? 除了取決於該領域的屬性外,當你仔細檢視這些職位工作內容的敘述,不難發現,它需要的是「整合」的能力。當你可以將各個不同利害關係人串連在一起,進而促使大家有共識地往同一個方向前行,一起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這樣的能力才是未來在市場上會成功的原因。   我們來看看現今市場上需求量極大的「永續專員」、「ESG顧問管理師」或是在社會創新領域中工作的夥伴,除了要具備相關永續與社會創新領域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跨部門的溝通,一起來檢視基準點、設定未來目標,執行達成目標的項目,最後再來檢驗產生的效益。 在上述工作執行的過程中,這個人不僅會遇到人資、財務、業務、營運、研發、生產以及品管等部門,更重要的是向上、向下、對內、對外的垂直與橫向溝通,你說他到底需要怎樣的技能? 除了顯而易見的「溝通能力」外,能夠將各方訊息「整合」,一起帶動這麼多部門的夥伴,進而達成預定的目標,我想這樣的能力,未來不管在哪裡都適用吧?   所以年輕的夥伴,尤其在新興領域工作的夥伴,千萬不要再認為自己沒有專業。當你在一個領域中努力深耕,發揮整合的專業,這些努力與貢獻,是會相對應回饋給你。另外當你在一個領域中不斷地建立弱連結(認識組織、人脈),最後你需要這些弱連結時,靠的也是整合。   因為只有能夠「整合」起這些弱連結,產生的力量才是真正龐大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