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運動:近代最值得關注的寧靜革命
22 June 2016 - Impact Hub

2015 年 9 月,聯合國(United Nations)發佈了《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並規畫出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作為 2030 年以前,成員國跨國合作的指導原則(世界正在翻轉!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的第 5 項目標為「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旨在推動「消除對婦女和女童一切形式的歧視,以實現婦女賦權與性別平等」。

 

上一篇,「臺灣,性別平等了嗎?從重視兩性受害者開始」,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性別不平等指數(GII,Gender Inequality Index),以及在臺灣兩性所面臨之顯性及隱性的不平等情形。要做到性別平等,改變文化態度(Cultural Attitude)是一種可行的做法。這次,我們將以 GII 的三大分項指標──生殖健康(Reproductive Health)、賦權(Empowerment)與勞動市場(Labour Market)來討論臺灣性別平等的現況,以及不同組織推動性別平等的做法。

2013 年,「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與奧美廣告合作,發表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平面廣告。這則廣告以圖像顯示在 Google Search 中,輸入「女人應該/不應該 Women Should/Shouldn’t」、「女人不會/不能 Women Cannot」、「女人需要 Women need to」等關鍵字,呈現了國際間對現代女性,始終抱有不平等看法的事實。

 

搜尋的結果包含「女人不應該擁有權利」、「女人不應該工作」、「女人不應該當警察」、「女人應該乖乖待在家」、「女人不會開車」、「女人不會看地圖」、「女人需要安於自己的本分」、「女人不能教男人」、「女人需要更瞭解男人」等。

生殖健康

 

GII 中的生殖健康指標,考量了「孕婦死亡率」以及「未成年生育率」(15-19 歲)。2014 年,我國孕婦死亡率為「每十萬活嬰 7 人」(每產下十萬活嬰有 7 位孕婦死亡),屬於聯合國的最佳水準範圍(每十萬活嬰低於 10 人);未成年生育率由 1984 年的 23 ‰ 持續降低至 2014 年的 4 ‰,低於日本的 5.4 ‰ 及新加坡的 6 ‰。

 

臺灣自 2003 年起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注),但是,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每年墮胎數約 24 萬,黑數(無法掌握的非官方數字)則難估計,而據醫界推估,臺灣一年以口服避孕藥和手術墮胎的人數高達 50 萬人,是新生兒數量的 2-3 倍。意外懷孕的比例高,顯示出臺灣人避孕觀念薄弱,避孕方式仍然不夠精確。

歌手謝和弦曾在校園演唱會時,安排「阿扣的性教育時間」,同時也發放保險套,而被教育部發函要求各大高中禁止邀請謝和弦至校園演出。對於這個事件,各方抱持正反兩極的態度,不過從政府的反應來看,可以顯示出臺灣對於「性」方面的議題仍然相對保守。

 

臺灣因受到升學主義至上的文化,在教育現場中,「健康教育課程」、「性教育」的時間常被犧牲,挪為主科所用。再者,僅有的健康教育課程,對於即將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實質上的性知識其實非常不足。臺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在「臺灣政府如何審核性別教育的教科書」研究中提到,我們的教科書多用說教的口吻來告誡學生不可以做這個、不能做那個,而不是告訴學生安全的方式,看似逐漸開放的性教育,反而是壓抑且保守的。

瑞典共同生活事業:讓青少年了解性與愛、家庭與社會的重要

 

在瑞典,青少年懷孕、青少年性犯罪的情形極少。自 1956 年開始,瑞典就將性教育課程列入必修科目。他們的性教育進行的是徹底且循序漸進的「共同生活事業」,不再使用「性教育」一詞的瑞典,用實用的方式進行性教育,舉凡避孕、性交、懷孕、保險套,甚至是愛撫,均利用模型或寫實的圖片進行解說,強調的不再是觀念的輸入,而是操作的方式。

 

瑞典兒童頻道甚至推出了兩性生殖器的童歌,對象是 3-6 歲的孩童。除了性教育,瑞典的共同生活事業課程更融合了愛情、性自主權、結婚、家庭、酒精、心理健康、社交行為等觀念,讓青少年從小就了解性與愛、家庭與社會的關聯及重要。

瑞典兩性生殖器童歌影片截圖

賦權

 

隨著女性的教育程度、社會地位逐漸上升,許多新思維不斷被提出,其中「賦權」(Empower)就是常被討論的概念之一。賦權有授權、准予的意思,目前多被用在有關政治與社會的議題上,像是弱勢的個人或群體,企圖透過學習、參與、合作等過程或機制,增加自己的社會影響力或政治權利,以提升個人生活、組織功能與生活品質。

 

GII 中的賦權指標又包含兩個分項──「女性國會議員比率」、「中等以上教育程度占 25 歲以上人口比率」。2014 年,我國女性立法委員比率為 35.5%,較 10 年前增加 13.4%,高於新加坡、南韓、日本。2016 年,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女性當選人比率更達到 38.1%。同年,25 至 49 歲女性具高中職以上教育程度比率為 91.4%,已超越男性之 84.6%,可見女性在教育程度之弱勢已逐漸扭轉。

 

但是,依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我國 2014 年底上市櫃公司的所有董事中,女性有 1908人,男性有 13411人,較女性多了 6 倍,反映大型企業之領導階層仍明顯存在性別落差。

帝亞吉歐(Diageo)Plan W 計畫:提升新住民在臺生活能力

 

近年來,臺灣新住民人口與日俱增,女性比例更高達 6 成。2014 年臺灣帝亞吉歐(全球知名酒精性飲料領導廠商)為了響應女性賦權原則,以「Empowering Women」為宗旨,與社團法人臺灣外籍勞動者協會發起 Plan W 計畫與《四方報》合作開闢職場華語專欄,以越南、印尼、柬埔寨、菲律賓及泰國等 5 種語言進行中文教學,協助新住民用母語學中文,進而了解臺灣的生活及職場文化,提升新住民在臺灣的生活能力與工作品質。

 

他們也將平面化的職場華語文字拍攝成教學影片,讓新住民能藉由影片的臨場感抓住中文的發音、咬字與語氣。影片經由《唱四方》節目在電視和網路平臺放送,大力推廣中文教學與影響力。

Plan W 網站截圖

勞動市場

 

我國女性教育程度提高、經濟自主能力意識也漸漸普遍,與 20 年前相比,25 歲以上各年齡層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均明顯提升,而整體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由 1995 年的 45.3% 逐漸上升,2015 年已升至 50.7%。兩性勞動力參與率差距亦呈現縮小趨勢。另外,近 20 年來,我國女性薪資增幅為 77.4%,大於男性之 45.4%,兩性薪資差距由 1994 年的 29.9% 逐年縮減至 2014 年的 15%,但始終存在著差異。

勵馨基金會:讓受暴婦女從內在散發自信

 

在臺灣,女性進入職場追求生活穩定、經濟自主能力已為大眾所認同、支持,但對「受暴婦女」來說,就業還可能是他們「重建生活」的關鍵。

 

臺灣,性別平等了嗎?從重視兩性受害者開始」一文中提到,2015 年,臺灣婦女每 4 人中有 1 人在一生中曾遭受伴侶的暴力傷害。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除了協助弱勢婦女(獨力負擔家計者、二度就業婦女、特殊境遇家庭身分認定者、經濟弱勢戶、中高齡者、原住民、新住民等)婦女創業、重返職場,也特別關注受暴婦女。因家庭暴力帶給受暴婦女生理與心理的雙重衝擊,而這些傷害會影響她們的工作表現與人際關係,有可能因此遭到排斥,甚至解雇。

 

進入勞動市場,讓受暴婦女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得以支應日常生活、訴訟、醫療、租屋和養育子女上的開銷,如此一來,即可降低施暴者對她們的控制、提高離開暴力環境的可能性,進而有較大的機會能夠獨立過日子,也有助於後續的生活適應與安排。

 

目前勵馨基金會提供受暴婦女之就業輔導,會依照婦女身心狀況提供不同階段的服務,除了協助受暴婦女進行巧克力、糖果、烘焙產品製作,也提供職前訓練與實際操作。其實,針對受暴婦女的就業協助,不單只是提供工作機會而已,而是提升她們的競爭力,讓婦女透過工作看見自己的能力,從內在散發自信,進而提升雇主的雇用意願。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曾指出:「在已開發國家中,女性權力的提高,堪稱近代最值得注意的一項寧靜革命。」(Quiet Revolution)2014 年我國 GII 值為 0.052,位居全球第 5 名,可見 GII 有涵蓋之分項指標(生殖健康、賦權、勞動市場),臺灣表現得其實不差。然而,臺灣依然有許多議題需要大家關注,包括墮胎(人工流產)、青少年性教育、兩性薪資差距、領導階層之性別落差、受暴婦女重回勞動市場等,皆需要政府、民間各單位與你我的共同努力。

共同編作:陳昱築、許恆銘、黃敏柔、王怡文

 

注:2015 年新生兒出生數為 21 萬 3598人,總生育率為 1.175‰(平均每位 15 到 49 歲的婦女,一生所生育的子女數目;維持人口結構穩定的總生育率標準為 2.1‰),在世界排名中敬陪末座。

 

參考資料:

  1. 2016 性別圖像。行政院主計處。2016 年 3 月
  2. 他山之石 瑞典格內斯塔市的性教育
  3. 台灣的性教育夠好嗎?如果不夠,原因是什麼?
  4. 婦女聯合網站:【國際視窗】「女性賦權原則」2015年會:潘基文、希拉蕊、以及企業領袖號召女性經濟賦權和權利
  5. 帝亞吉歐 PlanW 計畫
  6. 台灣年墮胎恐50萬 醫促修法
  7. 墮胎率高 婦科醫:台人避孕觀念薄弱
  8. 受暴婦女就業三部曲
  9. 勵馨協助受暴婦女 燕子重新翱翔天際

延伸閱讀

中小企業還沒佈局 ESG?恐步入衰退一途

E,Environment 環境保護 S,Social 社會責任 G,Governance 公司治理 企業如何參與 ESG?   這是一個目前最夯的話題,從如何避免社會與環境帶來的風險,到環境等減碳等議題,許多檯面上的大型企業早已蓄勢待發,再加上輿論與政府政策的引導,企業更加積極地在找尋答案。   然而上述所提及的企業,抑或是觀察國內各大關於 ESG 獎項得獎的企業,不外乎都是大型集團。但是就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要組成的市場環境,如果只有那2%的大型企業在「喊燒」,那這會不會又僅是一場曇花一現的潮流跟隨?   根據 2021 經濟部中小企業白皮書中提及,2020 台灣中小企業家數為 154 萬 8,835 家,占全體企業 98.93%;中小企業就業人數達 931 萬 1 千人,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 80.94%。   就業人數佔全台灣81% 的中小企業,往往沒有將ESG列為公司的主要營運策略,僅以「利潤」、「控制」與「成長」作為公司每年追尋的進程。在過往與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主溝通的過程中,大家不外乎回答的是「我知道這個議題重要!」、「沒有人跟我們說要怎樣來進行!」、「企業以追求利潤為前提,重點是要怎樣賺錢」、「我每年都給員工加薪,這樣不好嗎?」。上述的這些回答,其實只要企業主願意改變,就有機會參與企業向善的運動。   然而為什麼中小企業也要共同參與呢?有三點要跟大家說明。 世界經濟論壇在 2022 的全球風險報告中指出,在近一兩年中,極端氣候、民生危機、氣候行動失敗、社會凝聚力喪失、傳染性疾病依舊是最迫切的威脅。中小企業對於上述風險的應變能力通常都未能事先準備,也未有足夠的後援來因應,然而如果能夠先在 ESG 上有所作為,則有機會延緩危機所帶來的衝擊。   Z 世代(1990 年代末至 2010 年代前期出生)的年輕人已逐漸成為未來的消費主力,這個世代對於「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議題相當地重視。再者 Z 世代由於資訊傳遞相當迅速,當企業道德議題被揭露時,所引發的公關危機將會無止盡地快速「炎上」。因此許多大型企業早已開始研究面對 Z 世代的市場時應有的策略與作為,而身為提供許多未來消費世代服務與產品的中小企業們,如果在 ESG 上未有準備,許多事件一爆發後,往往得到的是網路上言論的攻擊與強烈抵制。   碳排放的議題看似很遠,然而有超過 25%的中小企業,面向的是外銷的市場。在面對主要出口國或區域對於減碳議題越來越嚴格的要求,中小企業到底有沒有做好準備?另外身為大型企業供應商的中小企業,是否也能因應業主在 ESG [...]

綠色和平蔡絲婷:綠電先行,刻不容緩

永續發展目標第 13 項「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呼籲全人類立即採取緊急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Take urgent action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s)。 其子目標包括將氣候變遷行動方案納入國家政策,並強化所有國家對災後的復原能力與適應能力,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同時,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承諾。每年,各締約國代表需定期召開締約方會議 (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評估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2015 年 12 月,195 個締約國於 COP21 一致通過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同意以工業革命前的氣溫為基準,將全球均溫升幅控制在攝氏 2 度以內,並努力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   此外,永續發展目標第 7 項亦為「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的、 永續的,以及現代的能源」(Ensure access to affordable, reliable, sustainable and modern energy for all),其子目標包括:在西元 2030 年前,確保所有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的,以及現代的能源服務;在西元 2030 年以前,大幅提高全球再生能源占比;在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