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重新想像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8 June 2021 - Impact Hub

我們身處在一個最好也最壞的年代,我們享有經濟發達下豐富生活,也苦嚐到環境被破壞的惡果。能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回顧台灣的能源發展,我們往前邁開了很大一步,即使有許多討論的聲音,但也代表能源、環境和社會相關的議題漸漸被重視。

 

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7(可負擔且乾淨的能源),目前台灣的電力普及率連續多年維持 99.99%,幾乎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而再生能源是現在正在努力達成的方向,不僅是為了減少環境污染及碳排放,也是為了企業接軌國際及未來綠色產業的發展,能留給下一代一個乾淨的環境。

 

台灣積極想在 2025 年達到 20% 再生能源使用的目標,現在台灣主要發展的再生能源以水力發電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為主,這些屬於自然界的能源,對環境產生的污染較少,也可以不斷再生,能降低對國外進口能源的依賴和風險,但每個能源的發展都有利有弊,這也是發展能源需要注意和思考的問題。

 

我們準備了一系列與再生能源相關的懶人包,希望透過這次機會能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無法讓時光倒退,但可以從此刻做起,許下一個乾淨未來的希望。

環境友善的再生能源

台灣為了達到能源轉型目標,期待在未來能將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的比例提高至 20%、燃煤降低到 30%、天然氣增加到 50%,其中以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為重點發展對象。

全台共有 47 座水力發電廠(台電+民間),近十年一直佔領再生能源發電第一位,在去年首度被太陽光電超越。由於新電廠興建不易,故在兼顧友善環境之下,發展小水力成為達成能源轉型目標的方式之一,結合既有的水利設施,更能讓每滴水資源充分利用。

太陽光電成長快速,去年更是超越水力成為再生能源中發電量最多的能源。太陽光電主要分為屋頂型地面型的設置,目前屋頂型的發展超出預期,但地面型因為複雜的土地問題、 生態問題等而進度落後。再生能源開發與環境生態保育所造成的綠色衝突是世界各國都會面臨的挑戰,需要更全盤性和謹慎地處理。

世界上風況最好的 20 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 16 處,台灣具有發展離岸風電的潛力,因此吸引了許多國外大廠來台投資開發。位於苗栗外海的 Formasa 1(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為台灣首座正式商轉的離岸風力發電廠。

綠電是現在的國際趨勢,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台灣無法忽視這個議題。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已經有十家企業加入 RE100 的倡議行動,大多以科技業為主,設定目標年限承諾要達到 淨零排放(100%使用再生能源)。

為什麼台灣要發展再生能源?

 

重新思考環境與社會的關係,人類長期仰賴化石燃煤作為動能來源,雖然也讓工業與科技蓬勃發展,但因為經濟發展而忽視的環境問題、氣候變遷已經變成全體人類的共業。為了減緩氣候,減少碳排放,能源轉型逐漸成為全球必須面對的選擇。再生能源是全球政府及企業的趨勢,在台灣也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帶來的挑戰而開始進行能源轉型,也有其他與產業發展有關,主要有三個原因。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大部分依賴進口資源,而過度依賴進口會有很大的風險,易受國際局勢影響,能源價格的大幅波動,連帶影響國內的電力供應成本,再加上四方為海,也無跨國電網協助調節電力。

台灣目前主要的發電方式是火力和核能,這兩種都對環境有所衝擊,火力會造成空汙及過度碳排放的問題,核能發電的高放射性核廢料,若無妥善處理也會汙染環境。

台灣用電量最多的為工業部門,其中以半導體產業為用電大戶,因為國際科技大廠都開始採用綠電,旗下供應鏈也要提高綠電使用比率。例如台積電與沃旭能源簽訂 20 年的再生能源購電契約,主要是因應國際客戶 Apple、以及國內環評承諾使用再生能源的要求。

回顧台灣的發展歷史,經歷過工業化、全球化到現在的後現代社會,我們已經邁入下一個階段,開始思考要留什麼樣的未來給下一代,人類如何重新修復與自然的關係?雖然時間留給我們的不多,但只要即時行動,就永遠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