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人類世:13 億噸食物腐爛,10 億人營養不良
12 July 2016 - Impact Hub

2015 年 9 月,聯合國(United Nations)發佈了《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並規畫出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作為 2030 年以前,成員國跨國合作的指導原則(世界正在翻轉!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第 12 項目標是「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旨在推動「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及有效利用」,由已開發國家擔任領頭羊,考量開發中國家的發展與能力,共同落實永續消費與生產十年綱要計畫(10 YEP)。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 12 項: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具體細項目標包括:全球零售端與消費端的糧食廢棄物減少 50%,期望以糧食廢棄物為起點,利用源頭減量、回收與再利用來減少廢棄物;以符合環保的方式妥善管理化學藥品與廢棄物;鼓勵企業採取可永續發展的工商作法,並將永續相關資訊納入報告中;政府採取可永續發展的公共採購流程,並依據國情改革對化石燃料的補助、調整課稅,反映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人類世是地球的災難嗎?

 

一位來自英國的動畫家 Steve Cutts 製作了一部動畫片「人類」(MAN),片中呈現了人類在地球上恣意破壞環境與生態系統,包括隨意殺死動物、濫捕海洋動物、大量砍伐樹木、排放有毒物質、執行動物實驗等。最後,人類成爲了一片廢墟中的國王。

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全球所有食物生產中有 1/3(相當於 13 億噸、價值 1 萬億美元),在消費者和零售商的垃圾桶中腐爛,或由於運輸和收獲不當變質,這些食物在還沒進到你的胃之前,就先進了垃圾桶!與此同時,全球有 50 億肥胖人口,但仍有將近 10 億的人營養不良。

 

此外,地球僅有少於 3% 的水為淡水,其中 2.5% 皆保存於南、北極和冰川中,因此我們只能依靠剩下的 0.5% 生存,但是人類汙染水源的速度卻超過了大海、河流和湖泊的自淨速度,目前全球仍有超過 10 億人無法使用乾淨的水源。若依照目前人口數量發展的趨勢來看,到了 2050 年,全球人口將達到 96 億,屆時需要「三個地球」才能提供目前生活方式所需的自然資源。

 

當代人類的經濟成長給地球帶來重大衝擊,嚴重干擾地球的氣候、化學和生態系統,所以科學家給了我們這個世代一個新的科學名詞──人類世(Anthropocene Epoch),代表地球脫離約 1 萬 2000 年前開始的全新世(Holocene Epoch),進入最新的地質時代。最有利的證據即是 1950 至 1960 年代,核武試驗所留下的同位素、大氣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濃度變化、人類用於建築的水泥量以及隨處可見的塑膠量。

 

所有國家都有權利進行經濟發展,但前提是必須尊重地球限度(參考:地球真的到極限了嗎?邁向永續發展刻不容緩)、確保永續生產與消費模式。在已開發國家,解決生產端的浪費、廢棄物的產生以及普遍性的過度消費是首要任務,並協助開發中國家,強化技術及科技能力,發展以永續為目的的生產模式,提供公平且對環境友善之產品與服務,來鼓勵並刺激民眾消費,以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進而提升生活品質與生產力。

B型企業:做好事,才能賺錢

 

依據政府公司法第 1 條規定「本法所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本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

 

公司有法律義務為股東創造最大獲利,但現在,除了獲利,公司還能有更高的目的。2009 年,美國 B 型實驗室(B Lab)發起「B 型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全球運動,強調企業在重視獲利的同時,也要兼顧勞工、環境、社區、治理與社會公平。目前,美國、義大利均立法通過,將 B 型企業列為立法保障的一種企業型態。

 

B 型企業以四個關鍵要素重新定義商業成功,包含「公司治理」(問責制度和透明度等)、「友善環境」(不破壞生態、減少碳足跡等)、「社區經營」(與供應商的關係、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以及「員工照顧」(工作成長、待遇與福利、工作環境和認同感等),這也是經濟學所強調的總體福祉。

B 型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CSR)有什麼不一樣呢?CSR 是企業衡量其對市場或自身造成的可能影響後,再回過頭佈局其市場活動,其中包含公益及慈善行為,但其最終目標還是「獲利」,因此企業社會責任可以算是行銷活動或顧客關係管理的一環。

 

B 型企業以「多重價值」為經營目標,運用商業力量追求向善,追求全人類共享及可永續的繁榮。賺夠錢才有能力做好事嗎?錯!B 型企業的思維是「做好事才能賺錢」,賺錢同時做好事,為全體創造利益,也創造有意義的社會影響力,而這也帶給了他們競爭優勢,這樣的公司,才能賺得長長久久。

 

2016 年,第一屆 B 型企業亞太年會於臺北舉行,馬英九前總統、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均出席。施振榮說:「我談了 40 年的王道精神,王道的三大核心信念就是永續經營、創造價值、利益平衡,而這跟 B 型企業的理念不謀而合。」截至目前為止,臺灣共有 12 家 B 型企業,是亞太地區中短時間內取得最多認證的國家。

 

企業,被公認是實現永續發展最重要的推手。要如何同時維持獲利,又能滿足各界對於善盡社會責任、永續發展的期盼,是現今企業最主要的挑戰之一。未來,企業要如何掌握下一波市場機會,並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將是企業界要共同思考的。

共同編作:陳昱築、黃敏柔

資料來源:

  1. 科學家:人類活動使地球進入「人類世」
  2. 永續產品創新與全球化企業
  3. 臺灣 B 型企業運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