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HINK 重新思考專訪:玩出環境教育新花樣
12 July 2021 - Impact Hub

自 2013 年起,RE-THINK 重新思考團隊利用社群媒體的力量,號召超過 30,000 位志工,一起用實際的淨灘行動改變海洋環境。團隊亦將環保議題包裝成容易消化的環境教材,讓大眾願意接觸!人與環境,先是認識了解,才會有守護的心,期盼讓台灣成為對環境更友善的島嶼。

 

不是要改變群眾的行為,而是希望改變群眾的思維模式

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的創辦人黃之揚(以下簡稱 Jason),最初是個完全不關心環保的人,卻在當兵期間受到了夥伴 Daniel 的啟發,憑著一股熱血,開始與幾位夥伴在下班時間,利用社群媒體號召一場場的群眾淨灘。之後更是在 2017 年正式成立協會,讓 RE-THINK 確定往環保品牌的方向發展,並期望透過創新的手法,從源頭翻轉環境教育,進而讓身為海島子民的台灣人民願意守護環境。

「我們期望大眾能從重新思考自身生活型態、與環境的連結開始改變,Rethink about your life style!」Jason 將 RE-THINK 的品牌價值及 LOGO 圖案以葉問的故事做解釋,他說環保這個價值觀就如同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而 RE-THINK 就是要把這盞燈點亮,逐漸吸引更多人一同加入守護環境的行列。

用商業水準跟社會對接,創造有價值的議題操作手法

除了淨灘外,RE-THINK 也希望利用有趣的方式讓環保議題被更多人認識,透過長期對垃圾研究所累積下來的專業知識,與企業互利合作,打造創新教育專案,創作出全台第一個以抓寶打怪的形式去認識海洋廢棄物的《海廢圖鑑》,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與國內外諸多獎項的肯定。而後更進一步去設計出讓人懂得分類、懂得丟棄的網頁互動遊戲「回收大百科」,並將這些導入校園、企業等,讓大家找到正確認識垃圾來源與末端處理流程的方式,甚至是找出源頭減量的方法,以此去驗證不同手法的可行性。

「擁有眼界、講求合作可行性與對自身產品與服務水準的一定要求,也讓 RE-THINK 身為 NGO,卻有一定的自給自足能力。」Jason 將 RE-THINK 的目標設定在能發揮社會影響力以及擁有等價交換的獲利模式,達到兼具 NGO 以及企業功能的力量。近期,RE-THINK 也接受 foodpanda的專案合作邀請。在未來,RE-THINK 要以累積至今的群眾力量為基底,加上組織的 knowhow,與企業和政府合作更多系統性轉型,爭取更多在垃圾議題上的話語權。

無法量化的成果,就讓那些可愛的人事物為你解釋吧

RE-THINK 開始做出成績後,Jason 漸漸開始思考「垃圾問題真的有被解決嗎?為何我回到海洋游泳,海還是一樣髒?」像這樣的自我質疑發生過許多次,Jason 表示,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將結果量化或是立刻看到成果,但是在過程中遇到的人事物,有時候會替你解釋那些自我質疑。

Jason 舉例,前陣子擔任商業競賽的評審時,他遇到幾年前一位曾來聆聽自己演講,並對海洋環境教育擁有高度熱忱的花蓮高中男孩,如今以大學生的身分參賽,卻仍未忘記當年初心,以海洋環境的議題做為該次參賽內容,並在最後順利晉級,會後在Jason與該男孩彼此互相致意的那一刻,不禁讓 Jason 覺得,自己心中的疑問彷彿在那瞬間有了答案。在環保的這條路上,透過這些可愛的人事物,不知不覺間也為你找到了過去乃至未來持續努力下去的理由。

HUB 是匯集資訊、人脈的流通處

「在 HUB 內,許多事情正在同時發生。」Jason 覺得 HUB 擁有完整的 co-working 生態體系,透過社群活動、社會影響力,因而存在許多潛移默化的改變與潛在機會,例如過去 RE-THINK 藉由 HUB 的串聯,得以與培育人才潛能的明怡基金會有了更多交流。

進駐在 HUB 也為 RE-THINK 節省部分的行政人力,之後組織預計進行擴編與成長,Jason 相信在未來,組織也可能因為本身進駐在 HUB,而得到更多的可能性。